传承非遗基因,赋能文化创新!“非遗大观”App正式上线

9月3日,由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并运营的“非遗大观”App,正式登陆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腾讯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等各大应用商店。
作为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专业平台,“非遗大观”App以“传承非遗基因,赋能文化创新”为核心使命,凭借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构建起覆盖非遗保护、传播、体验与商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
在资源储备与内容权威性方面,“非遗大观”App有着坚实的基础。其依托济南出版在文化出版领域多年积累的深厚底蕴,结合公司多次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丰富经验,整合公司非遗传播项目部、技术支撑部门、编辑部门等多方资源,已建立起从山东16市延伸至全国重要省市的非遗数据库,收录的口述史、影像资料时长超2000小时。
“非遗大观”App还创新引入图书出版领域专业流程,专门组建由非遗学者、文博专家、技术工程师构成的“非遗内容编委会”,对所有上线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用户获取的每一份非遗信息都权威准确。
功能层面,“非遗大观”App精心打造八大核心功能模块,助力非遗保护实现从“抢救性记录”到“活态传承”的关键跨越。实时动态发布各类非遗资讯,建立专属非遗数字档案库,运用数字碎片化存储和高清影像技术,系统性记录全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同时,逐步完善各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等内容数据库供受众检索、了解。“云上非遗”“非遗视界”专区,提供了非遗技艺交流、作品展示及非遗视频点播服务。平台推出“在线教学”功能,让用户能够沉浸式体验并学习绳编、竹编、山东快书、黑陶等非遗技艺。开设“非遗好物”网上商城,上架吉林绳编、周村丝绸、淄博琉璃、莱芜锡雕等2000余款非遗商品,并引入传承人直播专场。平台还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实时监测侵权行为。同时,为非遗传承人提供非遗代表性项目、技艺、实用外观专利、设计等文化产权的版权登记咨询和知识服务。平台还将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非遗研培院校合作成立“非遗创新实验室”,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
未来,“非遗大观”App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推进全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与标准化建档,留存珍贵资料;面向年轻群体开展非遗传播与教育普及,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知与热爱;打造“非遗+电商+文旅”融合生态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加速非遗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优势,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魅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济南打造“国家非遗名城”。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将以“非遗大观”App为起点,探索非遗保护的“山东模式”,为中华文脉的永续传承贡献出版力量。
供稿|非遗传播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