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线有电压而零线没有电压?专业讲解来了!

图1:零电位参考点和交流电路的系统接地
图1的A图,是直流电路,我们看到电源E以及电阻R1和R2,当然还有连接导线。在电源E的正极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标注了A。此外,还有节点B和电池负极所在的节点C。注意:电池负极绘制了参考地的符号,意思就是节点C的电位是零。如此一来,节点A和节点B的电位就能够推算出来。
如果没有参考地,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各个节点的电位。又因为确定和计算节点电压所遵循的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所以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指定参考地。
这就是图1的A图中绘制了参考地的原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①图1的A图参考地是人为确定的;
②图1的A图参考地电位为零,与参考地相接的线路电压等于零,但电流不等于零。可见,节点电压和参考地不符合欧姆定律;
③参考地与大地之间是悬浮的,参考地对大地之间的电位并不一定会等同。
图1的B图是交流电路,我们看到交流电源E的下端绘制了接大地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系统接地,或者叫做工作接地。
系统接地的作用是:1)用于构建交流电路的零电位参考点;2)用于把交流电路零电位点保持为大地的零电位。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接地的接地极与大地是直接连接的,所以系统接地处的电位就是大地的零电位。
第二个概念:保护接地
(熟知概念可跳过滑动图往下看)
向上滑动阅览
图2的A图中,我们看到负载(R2)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大地,而图2的B图中负载金属外壳与引自电源接地极的导线相接而实现接大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大地后,即便发生了漏电(金属外壳与火线相接),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电位也不会抬升过多,而线路保护设备会在很短时间内实施切断故障电路的操作,以确保人身安全。
我们把交流电路中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大地叫做保护接地。如前所述,保护接地的用途就是确保用电人身安全,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图2:保护接地的两种形式
对于图2的A图,如果R2的外壳与B点的电源线相接,则它相当于电源对地短路。又因为电流要经过大地返回电源,因为地网的电阻较大,所以接地电流较小。
对于图2的B图,如果R2的外壳与B点的电源线相接,则它相当于把负载电阻R2短接。因为导线存在电阻,但导线电阻很小,因此负载电阻R2的外壳上的电位不会上升太多,基本上在零电位附近。
我们把图2的A图对应的形式叫做小电流接地系统,把图2的B图对应的形式叫做大电流接地系统。
第三个概念: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364定义的TN-C接地系统
(熟知概念可跳过滑动图往下看)
向上滑动阅览
我们看图3:
图3:IEC60364定义的TN-C接地系统
我们仔细看图3,它与本问题的主题直接相关。
首先明确:电力变压器低压侧绕组中性线直接接地用T表示,T就是系统接地或者工作接地;用电设备的外壳与来自电源的地线(PE线)或者保护中性线线(PEN线)相接用N表示,合在一起就是TN。至于TN-C,它表示来自电源的地线同时又是中性线,符号是PEN,也即零线。
图3中,我们在左侧看到了电力变压器的三相低压侧绕组,它们输出的三条相线就是三相火线,标记为L1、L2、L3。三相绕组的中性线直接接地,其目的是为系统构建零电位参考点,我们已经知道此类接地叫做系统接地或者工作接地。从工作接地处引出一条线,它的标记为PEN,名称是保护中性线,俗称就是零线。
图3中的用电设备处,用电设备的外壳与零线相接,我们把这种保护方法叫做保护接零。
图3就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64标准定义的TN-C接地系统。
一旦负载发生火线对外壳的碰壳事故,负载外壳的电位不会上升太多,基本上在零电位附近,但相应的火线和零线电流会大增,因此线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会执行保护跳闸操作。
如果零线断裂,例如在两个负载中间断裂。断裂点前方的零线电位不会上升,但断裂点后部的电位因为三相不平衡的原因其电位会上升,最高会上升到相电压。又因为零线断裂点后部的用电设备外壳保护接零,所以用电设备的外壳将因此而带电。可见,TN-C接地系统中一旦发生零线断裂,断裂点后部的用电设备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
因此,国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零线必须多点重复接地,以确保零线具有大地的零电位。
注意:正因为零线断裂后其后部的电压会上升,因此TN-C接地系统现在越来越少见了。事实上,我们不管是在家中,或者在学校,或者在办公场所,我们看到的接地系统都是TN-C-S。家里和学校的接地系统都是TN-C-S,而企业和公共场所的接地系统大多是TN-S或者TT,TN-C几乎绝迹。可见,零线是十分稀罕的。
2
主题问题的解答
主题问题是:“为什么火线有电压而零线没有电压?”。我们知晓了前面所阐述的几个概念后,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
火线之所以有电压,是因为火线是相线,且与零线完全绝缘。零线之所以没有电压,是因为零线在电力变压器处配套了系统接地,而在供电线路中零线又多处重复接地。接了地的零线电位控制在大地的零电位附近,当然零线就没有电压了。
3
居家配电的TN-C-S接地系统
那么我们家里的配电系统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下图:
图4:居家配电系统的外部电路
我们从图4中看到,左侧是电力变压器,它引出了三条火线L1、L2和L3。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工作接地,然后以PEN保护中性线的形式引出,它就是零线。在我们的家门口电度表箱处,零线重复接地,之后分开为中性线N和地线PE,并随同从电度表引出的L3相线L一同入户。
注意:居家配电的入户线有3条,分别是相线L、中性线N和地线PE。这里已经没有零线的任何影子。
我们再看户内的情况,见图5:
图5:居家配电的户内接线
图5中,在电冰箱的上方,就是入户线,以及户内配电箱的主开关QF1,注意到主开关是2极的。从主开关引出的就是系统母线,所有配电开关都接在母线上,也因此,所有的负荷电压都相同。
从电力变压器开始,我们看到了系统接地(工作接地),当然还有零线PEN,并且入户前我们看到了零线重复接地,以及之后的相线L、中性线N和地线PE,故知居家配电的接地系统是TN-C-S。
图4和图5也适用于学校和一般的企事业供配电场所。
再次提醒:不要把中性线理解为零线。零线具有保护功能,它绝对不能断开,也不得进任何开关。中性线不具有保护功能,它是可以断开的,中性线可以进开关。我们从图5中明确地看到这一点。
4
总结
①因为零线配套了系统接地和重复接地,因此零线的电位等于大地的零电位,它相对大地的电位差也就是电压当然等于零。
②问题中提到的电压,其实指的就是电位差。
③火线相对零线有电位差,它等于相电压;相线对中性线有电位差,它也等于相电压;中性线对地线在重复接地处的电位差等于零,但在单相配电网的末端,由于中性线本身存在一定的电阻,它也流过工作电流,因此中性线中段和末段相对地线存在很小的电位差,也即中性线电压,其值一般在零点几到几个伏特,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④只有在TN-C接地系统中,才有火线和零线。在TN-C-S的“-S”段,也即我们日常使用的配电系统中,不存在火线和零线,只有相线和中性线。其它接地系统,例如TT、TN-S都不存在火线和零线。
⑤TN-C接地系统中,当零线断裂后用电设备保护接零致使外壳带电,会产生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电气火灾,因此TN-C接地系统几乎绝迹。至于人们把相线叫火线,把中性线叫零线,严格说是错误的,由此可见习惯的误区有多深。
5
知识扩展
通过前面的概念讲解,我们已经知道TN-C接地系统才有火线和零线,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TN-C-S的“-S”部分和TN-S接地系统中,只有相线和中性线,没有零线。
零线,我们已经知道它是把系统接地的中性线以保护中性线的形式引出,在用户入户处又做了重复接地,因此零线的电位非常接近大地的零电位。
注意1:不要把零线的电压与电位混淆了。
注意2:虽然零线的电压(电位)非常接近于零,但零线的电流却不等于零。所以,零线的电压(电位)不符合欧姆定律,而符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由此可见,火线的电压与零线的电压之间不能划等号,两者不是一回事。
以下把IEC60364的TN-S接地系统和TN-C-S接地系统的定义图罗列出来,见图6和图7:
图6:TN-S接地系统
TN-S接地系统的特征是: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在系统接地后,分开为中性线N和地线PE,并且从此以后,N线与PE线不得以任何形式再次合并,N线也不得再次重复接地。
图7:TN-C-S接地系统
图7是TN-C-S接地系统。TN-C-S中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系统接地后,以零线PEN的形式引出,接地系统是TN-C。在电路的某个部位,零线PEN分开为中性线N和地线PE,其后部就是TN-C-S接地系统。
注意: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TN-C-S的PEN线在分开前,必须再次重复接地,然后才分开。显见,这种做法比IEC60364所规定的做法很合理,也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这两个接地系统非常重要,它就是我们居家配电和学校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注意其中标记为L1、L2和L3的相线,还有中性线N以及地线PE,其中中性线N不是零线。
IEC60364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16895,其中图6和图7可参阅GB/T 16895.1-2008《低压电气装置 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参阅 《建筑物电气装置国家标准汇编》(第四版),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通过阅读新标准,把问题给彻底地弄清楚。
责编:银河铁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